1月22日5時51分,涼水村合興、和平兩村民小組發生山體滑坡,災害造成18戶房屋被掩埋、47人失聯。災害發生后,救援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記者從云南省昭通市鎮雄縣“1·22”山體滑坡災害處置指揮部獲悉,截至1月23日17時40分,共搜救出31名失聯人員,均無生命體征。實施緊急轉移安置223戶918人。本次山體滑坡災害發生在高寒山區,連日降溫降雪,也給搜救增加了難度。通過邊坡雷達監測,可以監測5公里山體的邊坡情況,通過山體的形變大小以及速率,判斷山體是否會發生二次滑坡,從而為現場的救援人員提供安全保障。
據現場,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勘測隊介紹道:這個就是目前已經測繪出的涼水村山體塌方的地形圖,從圖上可以看出,目前現場相對來說是比較平穩的,但是其中有一些深色的區域是有相對位移比較大的一個區域,這些區域就是我們救援人員進行重點監測的一個位置。昨天凌晨3點,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我們緊急調派一臺拖車式邊坡雷達,對塌方體對面的山體進行監測。因為這個山體下方是我們唯一的一條救援通道,邊坡雷達的監測目前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

滑坡災害不僅會直接造成下游群眾的傷亡和財產損失,應急救援期間,也時刻威脅著應急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滑坡發生后,消防、武警、安能集團以及民間救援力量等往往是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的救援主力,而剛剛發生完滑坡的邊坡,經常還處于不穩定的狀態,為了搜救被掩埋的遇險人員,滑體下部堆積區往往部署大量的搜救力量,一旦發生二次滑坡,可能會造成更大的人員傷亡。如何保障應急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是滑坡應急救援過程中首先要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

邊坡雷達技術裝備為滑坡應急救援安全保障提供了重要手段。邊坡雷達可以沿整個巖壁表面并無需與巖壁發生任何接觸,進行連續的,次毫米級精度測量。而且該系統的測量絕大部分不受雨水、灰塵或煙霧的影響。可以保證露天礦山的安全生產及經濟效益和生產的連續性,達到對邊坡進行實時監測并及時預報可能發生的滑坡、避免生命財產安全事故的目標。
邊坡雷達是基于合成孔徑雷達成像技術和差分干涉原理,通過電磁波的相位變化,獲取目標區域整體的變形信息的監測裝備。與傳統邊坡變形監測設備相比,邊坡雷達不需要在受測邊坡上進行人工設站,可以全天時、全天候、全覆蓋的進行大規模、短周期、長時間序列的監測,符合滑坡應急救援監測數據獲取上報快、密、頻的需求,是自動化、智能化、一體化的監測裝備。

邊坡雷達技術很好地解決了在實際邊坡滑坡破壞預警預報中的預警準確率低、預報時效性差等難題。邊坡雷達技術具有很好的監測目標覆蓋性,以及監測數據的時效性,可以通過分析邊坡變形數據的差異性和發展一致性,識別出引起滑體與非滑體變形差異的關鍵參量及信息,基于此可以實現潛在滑體變形信息的識別和區分,從而可以準確定位潛在滑體位置,并且為滑坡預警預報提供準確的數據來源。

災難無情,人有情,救援指揮部在現場設立安全組,部署觀察哨,對滑坡體兩側山體進行實時安全監控。通過邊坡雷達設備,可以實現對山體的實時監測。目前,通往災區交通通暢、電力通訊正常,失聯群眾搜救、地災監測、善后處置等工作仍在持續開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