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21日,國內激光雷達企業禾賽科技對外公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的財務業績預告。而在前一天,另一家國內同行速騰聚創也公布了同期財報。
根據報告,禾賽科技在第一季度的激光雷達總銷量為59,101臺,年增率為69.7%。其中,面向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的產品交付量為52,462臺,同比大增86.1%。此外,用于L4級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和機器人的激光雷達交付量為6,639臺。
與此同時,速騰聚創在同一季度的激光雷達產品銷量實現了顯著增長,達到了約120,400臺,同比增長高達457.4%。在ADAS領域的激光雷達產品銷量約為116,200臺,年增率為542.0%。
盡管在銷量上速騰聚創領先較多,但從營收角度來看,兩家公司的規模相差無幾。
在2024年第一季度,禾賽科技的營業收入為3.6億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6.5%。期內,公司的凈虧損達到了1.069億人民幣,盡管同比有所縮小,下降了10.1%,但仍然面臨挑戰。如果不考慮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的影響,公司凈虧損為0.69億人民幣,而去年同期則實現了160萬的凈收入。
這是自2023年2月上市以來,禾賽科技在單季度營收上首次遭遇下滑,之前公司的增長勢頭一直很強勁,季度增速曾超過30%。根據財報說明,營收下降主要是由于Robotaxi市場需求減緩,以及自動駕駛激光雷達產品銷售收入的降低所致。
與此同時,速騰聚創在同一季度的總收入約為3.6億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49.1%。公司的凈虧損為1.307億人民幣,相比2023年同期的3.428億人民幣凈虧損有了顯著減少,下降了61.9%。經過調整后,凈虧損約為0.8億人民幣,同比收窄了11.5%。
速騰聚創的財報指出,由于本季度銷售了更多的量產激光雷達,ADAS應用激光雷達產品的平均銷售價格從2023年第一季度的約4000元人民幣降至2024年第一季度的約2600元人民幣。這一價格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銷量增長帶來的收入增加。同樣,用于機器人及其他應用的激光雷達產品的單價也有所下降。
車載激光雷達技術的發展歷程雖然僅有十幾年,但中國激光雷達企業的發展時間普遍更短,不超過十年。在這個快速發展的行業中,競爭異常激烈。隨著汽車行業的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激光雷達制造商面臨的挑戰遠大于傳統的汽車供應鏈企業。
一位來自一徑科技的高管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中國汽車行業正經歷深刻變革,其節奏正逐漸與消費電子行業看齊。傳統汽車的生命周期通常為7年,其中3年可能進行中期改款。然而,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往往每3至5年推出一代新車,并且每年都有改款。相比之下,消費電子行業的供應鏈則是持續不斷的高節奏:產品迭代迅速,平均售價較低。供應商必須持續進行研發,降低成本,并推出新產品。
他指出,自激光雷達首次應用于車載設備至今,尚未經過多少時間,但早期產品無論是成本還是性能都無法與當前新架構的產品相提并論。這對供應商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因為總有機會窗口等待被把握。現在的供應企業不能像過去那樣,一旦進入某款車型的供應鏈,就能在3至7年內高枕無憂,現在可能在一年的改款周期中就會被淘汰。
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來看,禾賽科技、速騰聚創、圖達通以及華為技術的激光雷達搭載量(不包括進口和選配)居于行業前列,這三家企業的總市場份額達到了80%。其中,禾賽科技以37.3%的市場份額位居榜首,而圖達通、速騰聚創和華為技術則緊隨其后,其中速騰聚創的市場份額為22.8%。
然而,今年的市場情況已經有了顯著的變化。在今年的前三個月里,速騰聚創的激光雷達裝機量首次超過了其他競爭對手,占據了51.6%的市場份額,而禾賽科技則下滑至第三位,市場份額僅為15.2%。與此同時,華為技術的市場份額有所上升,占據了18.6%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位。
從定點數量的角度來看,目前兩家公司的差距并不大。禾賽科技在前期已經累計獲得了來自18個主機廠和Tier-1客戶近70款車型的定點。在財報中,禾賽科技提到,在本季度,公司已經與兩家全球收入排名前十的國際汽車制造商達成了激光雷達量產的定點合作,其中包括一家國際汽車品牌的全球量產車型。
另一方面,截至2024年3月底,速騰聚創已經取得了22家汽車整車廠及一級供應商的65款車型的量產定點訂單,并為其中12家客戶的25款車型實現了SOP(批量生產準備)。
為了提升產品性能、降低成本并取得行業領先地位,兩家公司持續在研發上投入重資。在2024年第一季度,禾賽科技的研發支出為1.94億元人民幣,相比2023年同期的2.09億元人民幣,下降了6.8%。而速騰聚創的研發投入更為顯著,達到約1.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97.4%。
在2024年上半年,這兩家公司均推出了新產品。特別是RoboSense速騰聚創,其發布的新款中長距激光雷達MX以低于200美元(約合人民幣1447.78元)的成本為基礎,實現了首個項目的量產。這一價格相比此前的產品價格500美元左右,降幅超過了60%。速騰聚創的CEO邱純潮指出,公司計劃將價格進一步降至大約1000元人民幣。
禾賽科技近期推出的超廣角遠距激光雷達ATX,采用了AT系列的一維掃描架構和芯片化收發技術,并通過提高收發模塊的集成度和簡化核心光學掃描結構,使得產品體積縮小,更便于規模化生產。盡管禾賽并未公布產品的具體價格,但禾賽聯合創始人兼CEO李一帆在發布會后的媒體交流會上表示,他相信中國市場上的同一代產品價格區間將會趨于一致,目前市場上的主要供應商已經為車廠提供了具有競爭力的價格。
李一帆指出,盡管產品售價處于相似區間,但各企業間在成本控制方面的能力存在差異。
禾賽科技在一季度的財報中顯示,其Robotaxi和ADAS業務的綜合毛利率達到了38.8%,這一水平在行業內屬于較高范疇。
與此同時,速騰聚創在本季度的毛利率較2023年第一季度的4.1%毛損率有了顯著提升,改善了16.4個百分點,達到12.3%。速騰聚創將毛利率的提高歸因于規模經濟效應,指出2024年第一季度用于ADAS應用的激光雷達產品的產量顯著增加,遠超2023年第一季度的產量。
禾賽科技在2023年的年報中宣布,該公司在當年首次實現了經營活動現金流為正。而速騰聚創尚未公布相關的經營現金流數據。在財報業績會上,邱純潮提到,預計到2025年,速騰聚創將可能實現收支平衡。他在此前的媒體采訪中表示,如果僅考慮車載領域,速騰聚創是有能力扭虧為盈的。然而,由于公司在AI和機器人領域的巨額研發投入,這對其業績產生了一定影響。
激光雷達技術正逐漸成為眾多汽車型號的標準配置,并且隨著成本的降低,該技術已經開始進入15至20萬元人民幣的中端消費市場。禾賽科技和速騰聚創均預測,這一趨勢將為激光雷達行業帶來積極的影響。
在最近的業績會上,速騰聚創的CEO邱純潮針對“產品價格今年是否還會繼續下降”的問題回應稱,主要產品的價格目前看來相對穩定。然而,他也指出,對于那些銷售情況良好或者進行了改款的車型,汽車制造商可能會尋求進一步的價格談判。
受到業績報告的推動,5月20日,速騰聚創在港股市場的股價開盤后一路上揚,盤中最高漲幅接近90%,收盤時公司股價為60.75港元,較前一日上漲了45.86%。到了5月21日,公司的股價漲勢依舊,收盤價為71港元每股,市值達到了320.17億港元。
與此同時,在美股市場,禾賽科技的股價在開盤前下跌了超過11%,報4.68美元,總市值為6.71億美元。公司對于即將到來的季度業績展望并不樂觀,預計2024年第二季度凈收入將在4.4億元至4.6億元之間,同比增長約為0%至4.5%,而分析師們預計的收入為6.48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