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俄軍罕見舉行戰術核武器演習的敏感時期,用于防范北約洲際導彈襲擊的俄軍“沃羅涅日-DM”雷達遭到烏克蘭無人機襲擊受損。這一消息立即在俄羅斯和西方都引起了高度關注。俄羅斯和美國媒體都不無焦慮地警告稱,對俄戰略預警雷達的襲擊“將讓俄羅斯有了使用核武器的理由”。

多方確認雷達站受損
美國彭博社25日稱,烏克蘭情報人士透露,烏克蘭近日對“俄羅斯克拉斯諾達爾地區的一個戰術軍事目標”發動了無人機襲擊。該消息人士透露,位于俄羅斯南部阿爾馬維爾雷達站的“沃羅涅日-DM”遠程戰略預警雷達于23日被烏克蘭軍事情報部門發射的無人機命中。
烏克蘭獨立新聞社25日也報道稱,俄羅斯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的戰略超視距雷達“沃羅涅日-DM”在無人機襲擊后失去了功能。“位于阿爾馬維爾雷達站的天線被摧毀后,俄羅斯失去了一個完整的雷達系統。”報道稱,“沃羅涅日-DM”雷達于5月23日遭到烏克蘭無人機襲擊。目前俄羅斯共有10座具有不同工作頻率范圍的超視距“沃羅涅日”系列雷達,建立這樣一個超級雷達系統可能需要2-2.5年的時間。

遇襲受損的兩部“沃羅涅日-DM”雷達。
美國“動力”網站25日稱,衛星照片顯示,俄羅斯西南部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的阿爾馬維爾雷達站“沃羅涅日-DM”雷達天線基站周圍有大量碎片。隨后網絡上出現的從地面上拍攝的相關照片,也證實了該雷達站的兩座“沃羅涅日-DM”雷達均遭到嚴重破壞,“有明顯的證據表明,這些巨型雷達遭到多次襲擊”。報道提到,這樣的大型相控陣雷達通常是非常敏感和脆弱的,即使是相對有限的損壞也可能導致其長時間無法正常運行。值得注意的是,“烏軍過去曾使用自殺式無人機襲擊過亞速海對面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的多個地點”,這也證明了俄軍防空系統對于己方重要戰略目標的防御存在嚴重漏洞。
“沃羅涅日-DM”雷達遇襲受損的消息盡管沒有得到俄國防部證實,但俄羅斯《生意人報》25日引用俄國家航天集團前總裁、前副總理德米特里·羅戈津的說法稱,烏克蘭襲擊了位于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的“沃羅涅日-DM”雷達,這是俄羅斯戰略核力量作戰指揮系統的關鍵要素。
“沃羅涅日-DM”雷達為何重要
《生意人報》稱,這次遇襲的“沃羅涅日-DM”雷達屬于超視距雷達“沃羅涅日”系列,主要用于探測太空和空中目標,包括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這一雷達站于2009-2016年開始服役。根據公開消息,它由兩個巨型雷達天線組成,其中一個監測從非洲北部海岸到南歐的西南方向,另一個面向土耳其和中東。該雷達能跟蹤在6000公里外的500個空中目標,并對8000公里外的太空目標進行監視。
對于烏軍為何會襲擊“沃羅涅日-DM”雷達,“動力”網站的分析認為,可能因為擔心該雷達有能力對美國提供給烏克蘭的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近程彈道導彈的襲擊提供預警。今年以來,烏克蘭頻繁使用“海馬斯”火箭炮系統發射ATACMS導彈對俄羅斯空軍基地、防空系統和其他目標進行有效攻擊。最新接收的一批ATACMS的射程也比之前交付給烏克蘭的型號更遠,這使得它們能夠攻擊更多危險目標。但據美國《華盛頓郵報》5月24日報道,由于俄羅斯在戰場上加大了電子干擾力度,包括“海馬斯”在內的美制精確制導武器命中率大降。有分析認為,俄軍可能會根據預警雷達的探測信息,及時激活ATACMS導彈飛行方向的電子干擾裝置,以影響導彈接收的導航信息。

不過報道也提到,部署在阿爾馬維爾雷達站的這兩座巨型雷達探測區域確實覆蓋了克里米亞半島,但“沃羅涅日-DM”作為遠程超視距雷達,能否在如此近的距離搜索到戰術彈道導彈還是未知數,“要知道,這些雷達的主要設計目的是用于探測從更遠的地方發射的中遠程彈道導彈”。
后果可能很嚴重
“動力”網站稱,無論阿爾馬維爾雷達站是否與俄烏武裝沖突有直接關系,或者它本來就是烏軍確定的攻擊目標,此次事件都會產生更廣泛的影響。外界擔心此次襲擊將影響俄羅斯整體戰略預警網絡評估威脅的能力,并削弱俄軍在相關方向判斷導彈誤警誤報等意外情況的能力。
尤其讓西方緊張的是,俄軍從5月21日在與烏克蘭接壤的南部軍區開始戰術核演習,并表示這是“針對某些西方官員對俄羅斯聯邦的挑釁性言論和威脅的回應”。此次戰術核演習重新引發關于俄羅斯對烏克蘭使用核武器的討論。法軍在俄戰術核武器演習開始的第二天試射了一枚空射核巡航導彈“作為加強法國核威懾的一部分”,更加劇了外界對于俄羅斯與西方發生核沖突的擔憂。

在此背景下,“動力”網站警告說,烏軍對阿爾馬維爾雷達站的襲擊很可能滿足俄羅斯2020年宣布的“可能引發核報復攻擊”的行動條件。根據“俄羅斯聯邦核威懾國家政策原則”,俄羅斯使用核武器的條件包括“敵方對俄羅斯聯邦關鍵政府或軍事場所的任何攻擊,其破壞效果將影響核力量的反擊行動”。而“沃羅涅日-DM”超視距雷達本身就是俄羅斯龐大戰略預警網絡的關鍵組成部分。
俄羅斯方面的激烈言論也證明了西方的這種擔心并非空穴來風。俄軍事政治分析局局長亞歷山大·米哈伊洛夫稱:“如果(阿爾馬維爾雷達站遇襲的)消息得到確認,這實際上是觸發俄羅斯核反應的條件。我們應該立即召集聯合國安理會會議,并發表一項非常重要的聲明,即局勢正在失控,俄羅斯可能會使用核武器。這一事件不僅威脅到我們的國家,而且威脅到全人類。”俄軍事觀察員弗拉德·施列普琴科認為,烏克蘭對俄預警雷達的打擊實際上是對包括預警系統、導彈和核彈頭在內的俄羅斯核盾牌的攻擊。
羅戈津評論稱,美國是烏軍無人機襲擊行動的幕后黑手。他在社交平臺上寫道:“自從蘇聯擁有核載具以來,美國從未放棄在軍事戰略領域取得優勢的企圖。鑒于美國深度卷入了俄烏沖突,美國完全控制了基輔的軍事計劃,美國不可能不知道烏克蘭計劃打擊俄羅斯的這一系統。美國必須為瘋狂的烏克蘭領導人過去和未來的罪行承擔全部責任。如果不阻止敵人采取這種行動,核大國的戰略安全將開始不可逆轉地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