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2日的凌晨6時23分,嫦娥六號探測器及其上升器組合體,在鵲橋二號中繼星的精準支持下,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預定區域。此次著陸得以實現,離不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所研發的微波測距測速敏感器的貢獻,該設備為探測器提供了與月面之間的距離和速度數據,確保了嫦娥六號的順利“泊車”。
此外,西安分院還為嫦娥六號配備了測控天線,并為鵲橋二號中繼星打造了中繼通信分系統、天線分系統以及測控分系統,這些設備在嫦娥六號的落月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測距測速敏感器—— “泊車”成功我做主 在嫦娥六號探測器進入月球軌道之后,其著陸器將攜帶上升器一同降落至月球表面。為此,西安分院研發的微波測距測速敏感器被安裝在著陸器上,起到了“泊車雷達”的作用。 當著陸器距離月球表面大約15公里時,這部雷達開始啟動工作。它能夠測量著陸器與月面之間的距離以及下降速度,并為上升器的制導、導航與控制分系統提供必要的速度和距離數據,幫助著陸器準確判斷降落的位置和速度。西安分院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微波測距測速敏感器為嫦娥六號控制下降姿勢并順利“泊車”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它就像是探測器感知落月道路的明亮的雙眼。 測控天線—— 搭建地月信息橋梁 除了微波測距測速敏感器這一關鍵設備,能夠為嫦娥六號提供實時的落月速度和距離數據外,西安分院還研制了另一項至關重要的設備——測控天線。這項設備就像是嫦娥六號探測器的“通信衛星”,它負責在探測器與地球之間建立穩定的通信鏈接。在落月過程中,所有的測控通信信號都是通過這部“通信衛星”進行發送和接收的,確保了地面控制中心能夠實時監控和指導探測器的每一步操作。 鵲橋二號中繼星— 落月過程“盡在掌握” 由于嫦娥六號將在月球背面著陸,這一過程將無法直接從地球監測。因此,實時數據傳輸和控制命令的發出對于地球上的監控團隊來說至關重要,這樣才能確保他們能夠及時了解任務進展。在落月階段,地球控制中心和嫦娥六號之間將進行大量信息交換,而這些信息傳遞都依賴于鵲橋二號中繼星的支持。 西安分院為鵲橋二號中繼星開發的通信中繼系統、天線系統以及控制系統,成功地在月球背面建立了通信鏈路。這一成就確保了嫦娥六號在月球背面著陸過程中能夠與地球保持穩定的信息傳輸,使得這次“不可見”的月背降落過程始終處于地球監控之下 技術升級 試驗驗證—— “絕招”后面有“絕活” 在研發嫦娥六號微波測距測速敏感器的過程中,西安分院成功應用了創新技術和新材料,實現了設備重量的顯著減輕,僅為15公斤,較嫦娥三號減輕了約10公斤。 微波測距測速敏感器是嫦娥六號探測器著陸過程中的關鍵測量工具,其研制經歷了嚴格的測試流程。西安分院的研發團隊對這款敏感器進行了校飛試驗和力學振動試驗等多項測試。在校飛試驗中,研發人員不僅驗證了天線的發送和接收性能,還測試了其在振動環境下的工作表現,并在飛機飛行的極限高度測試了其作用距離。 作為與嫦娥五號探測器微波測距測速敏感器同時研發的“姐妹設備”,嫦娥六號的同類設備一直處于備用狀態。西安分院的研發團隊定期對設備進行維護檢查,確保其始終處于最佳工作狀態。 嫦娥六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后,將執行采樣返回任務。在此期間,西安分院為嫦娥六號研制的測控天線、數據傳輸子系統以及交會對接微波雷達將繼續發揮關鍵作用,確保任務順利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