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海之濱的廣東深圳,無人機在高樓大廈間穿梭,為忙碌的上班族送外賣;在新疆阿克蘇,植保無人機正在進行棉花的田間管理。這些曾經只存在于科幻電影中的場景,現在已經逐漸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我國的低空經濟已經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一個“繁忙的天空”。受訪的委員和行業代表表示,低空經濟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其涉及的領域廣泛,產業鏈條長,對我國新動能經濟的培育至關重要。為了使低空經濟能夠穩定發展,我們需要把握好產業的有序發展尺度,穩妥有序地進行布局,同時注重發展與安全的平衡。
最近,《北京市促進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見稿)》發布,提出將建立大興機場與雄安新區,首都機場與天津、廊坊等地區的通勤航路航線,并探索“分體式飛行汽車城際通勤+城內擺渡”的新業態應用。不僅是北京,近期,廣東、浙江、安徽、山東、山西等地也紛紛出臺了促進低空經濟發展的政策文件,爭相搶占低空經濟的賽道。
利好政策推動 后發優勢明顯 低空經濟,一種新興的經濟形態,它以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為載體,進行各種低空飛行活動,從而帶動航空器的研發、制造、銷售,以及與低空飛行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飛行保障和衍生服務等領域的發展。業內人士指出,低空經濟是一種多元化的綜合經濟體系。 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百萬畝綠色食品玉米標準化基地核心區,無人機正在進行田間管理。 本報記者 田福良 攝 自2023年下半年起,我國出臺了多項政策,旨在推動低空經濟的發展。在2023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低空經濟被確定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2024年,低空經濟首次被納入政府工作報告。最近,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財政部、中國民用航空局聯合發布了《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通用航空裝備將全面融入我國人民生活的各個領域,屆時將形成一個萬億級別的通用航空產業市場。 為何近期低空經濟的利好政策會如此密集發布?全國政協委員、民進廣東省委會副主委陳倩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我們不能在新賽道上掉隊”。我國經濟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們需要通過科技創新來推動產業創新,發展新的生產力。低空經濟,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已經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競爭的新領域,也是我國經濟增長和科技創新的新動力。發展低空經濟,將有助于提升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和社會服務業的全要素生產率。 除了政策的支持,低空經濟的迅猛增長也得益于堅實的產業基礎。在我國低空經濟領域,無人機產業表現尤為突出。 作為無人機行業的杰出代表,北京市商會副會長、聯合飛機集團董事長田剛印指出,我國在低空經濟領域中,無人機產業已經展現出明顯的優勢。無人機分為消費級、工業級和航空級三種類型。經過多年的發展,到2023年,我國的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已經達到千億規模,占據全球市場的約70%;工業級無人機市場正處于快速增長階段,預計未來將達到消費級市場的100倍。航空級無人機的研發階段雖尚未成熟,但預計在未來5至10年內將實現爆發性增長,市場規模可能達到工業級無人機的1000倍。他以聯合飛機集團為例,該集團已經建立起包括無人直升機、多旋翼無人機和有人機改型無人機在內的產品體系,其中TD550高原型無人直升機和Q20鐳影多旋翼無人機已經在多個領域如物資投運、應急救援、電力巡檢等方面得到應用。 數據表明,截至2023年底,我國通用航空飛行器的保有量約為3173架,無人機注冊數量已達到126萬架,無人機飛行時長超過2311萬小時,同比增長11.8%。中國擁有約2000家無人機設計制造企業和近2萬家運營企業。 政策的激勵和堅實的產業基礎共同推動了我國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 “市場總是敏銳的,多年前我國低空經濟就已經顯露出其潛力。”深圳市政協常委夏煒分享了他的觀察,他的公司“北航投資有限公司”在七八年前就開始關注并布局低空產業。他預計,我國低空經濟的市場潛力巨大。目前,全球主要國家擁有約1.1萬座通用機場,而我國僅有451座,占比不到5%。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國低空空域具有巨大的產業規模和發展空間。同時,依托我國在無人機和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先技術和堅實基礎,未來我國低空經濟有望呈現更加旺盛的發展勢頭,成為一個充滿想象力的藍海市場。 陳倩雯也認為,隨著我國無人機技術的日益成熟和低空空域管制的逐步放寬,我國龐大的低空經濟產業鏈初具規模,低空經濟有望成為城市新的經濟增長點。 統籌發展與安全:造飛機、搞基建、抓應用 低空經濟的發展充滿希望,但要使其從理論走向實踐,真正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我們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呢?專家們普遍認為,我們應該聚焦于飛機制造、應用拓展、搞基建這三個關鍵領域,并在發展的同時確保安全。 無人機是低空經濟的核心元素,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全國政協委員、中信資本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懿宸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提交了《關于促進我國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提案》。在接受采訪時,他指出,我國在輕小型無人機領域已經取得了領先地位,技術創新、產品質量和應用場景的開發都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然而,大型無人機和載人航空器的發展卻相對緩慢,這主要歸因于我國嚴格的空域管制政策,導致剛性需求的應用未能啟動。 張懿宸提出,我們應該適當放寬低空空域的管制,以激發行業活力。他建議相關部門與民航等其他空域使用者進行更緊密的協調,確保低空空域的安全和合理使用。他還建議對現有的空域管理規定進行調整,優化空域劃分和飛行規則,簡化空域申請和審批流程,減少行政手續,縮短審批時間,以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張懿宸還建議,在深圳等低空經濟發展意愿強烈、經濟活躍、行業基礎雄厚的地區先行先試,成熟后逐步推廣到更廣泛的地區。 夏煒也認同,當前我國低空經濟產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并存。雖然實現低空經濟的周期較長,資金需求大,適航取證困難,商業場景創新仍需突破,但政策支持力度大,產業人才供應充足,市場潛力巨大。他認為,深圳作為先行示范區,具備培養低空經濟產業的優良條件,可以在這一領域發揮引領作用。 為了促進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基礎設施的建設是關鍵。正如新能源汽車行業在十年前需要充電樁網絡一樣,低空經濟的發展也離不開相應的航路和航線布局。田剛印指出,我們應該著重發展低空航路和航線,優化區域網絡布局。此外,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也至關重要,他建議由國資公司主導,吸引社會資本,共同建設必要的起降點等設施。同時,推動監管服務平臺的建設,打造低空空域的數字孿生系統,提供全面的服務。 只有當低空經濟深入到我們的生產和生活中,才能真正發揮其應用場景。目前,低空消費市場正處于起步階段,農林植保和文旅場景是應用較為廣泛的領域。田剛印提出,應該支持大型無人機在應急救援、森林消防、警務航空、醫療救護、電力運維等領域的應用。他還建議,通過政府采購來擴大低空應用場景,提升低空飛行的規模效應。 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低空經濟作為一種新興的經濟形態,對于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升新質生產力具有重大意義。然而,我們也需要避免盲目跟風和同質化競爭。同時,我們要更好地平衡發展與安全,加強政策支持和安全保障,包括空域管理、飛行審批、配套設施建設、法規標準體系等方面。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合理發展低空經濟,并盡快推動航空產業的國產化替代,以確保供應鏈的穩定和國防安全。 張懿宸強調,我國在航空領域的核心零部件和技術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歐美發達國家,這對我們的進口依賴性很強。他建議政府盡快出臺相關政策,加大對航空產業核心零部件和算力算法等領域的研發投入,解決關鍵技術的“卡脖子”問題,提升國防安全和產業自主可控能力。同時,他呼吁有關部門積極參與行業規則的制定和國際話語權的爭取,借鑒美歐等國的經驗,盡快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低空經濟發展戰略規劃和配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