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財政部與中國民用航空局聯合發布了《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該方案提出,到2030年,通用航空裝備將深入融入我國人民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推動低空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并有望形成一個萬億級市場規模。

什么是低空經濟? 低空經濟是以低空飛行活動為核心,通過無人駕駛飛行、低空智聯網等先進技術,結合空域、市場等要素,推動低空基礎設施、低空飛行器制造、低空運營服務和低空飛行保障等領域的發展。簡而言之,低空經濟就是將傳統的平面“路”修建到“低空”,從而形成一個立體的交通網絡。隨著這一轉變,我們將看到路上的車輛、駕駛者以及由此產生的產業也將隨之發生變化。未來,通勤可能會變成“打飛的”,外賣小哥可能會成為“外賣飛手”,通過操縱無人機來送貨,即使是偏遠山區也能實現送貨上門。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應用場景的完善,未來將出現更多類似現在的打車軟件、支付軟件、應用軟件等空中服務平臺,這些都將極大地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并為經濟增長注入新的動力。 到2023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將低空經濟確定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到了2024年3月,國務院更是將“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納入政府工作報告。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低空經濟已成為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方向。 隨著新年的鐘聲敲響,《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于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該條例在國家層面為無人駕駛航空器的設計、生產、運行和使用環節提供了全面規范化的管理框架。隨后,多個部委和地方政府迅速跟進,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以全面促進無人機產業的蓬勃發展。 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未來產業研究中心(無線電管理研究所)空天信息研究室副主任周鈺哲的觀點,低空經濟的興起將為新興產品和業態打開廣闊的市場空間。低空經濟產業正加速與信息通信、交通物流、文化旅游等領域深度融合,催生出一系列智能物流、智慧交通、無人信息消費、應急巡查和生態監測等新型應用場景。這一趨勢將進一步強化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完善低空觀光、低空運輸等新型業態和模式。 賽迪顧問智能裝備產業研究中心的負責人楊嶺也分享了他的看法,他指出,隨著低空飛行活動的逐漸增多,低空基礎設施的投資效應也將逐漸顯現。預計在未來幾年,我國的低空經濟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趨勢。 地方積極布局,搶抓低空經濟“風口” 在政策的激勵和廣闊市場潛力的共同作用下,眾多地區已開始前瞻性地布局低空經濟,以期抓住這一發展機遇。 自2024年1月起,包括北京、廣東、安徽、山西、四川等在內的約18個省區市政府的工作報告中,均提出了推動低空經濟發展的政策方針,將低空經濟定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致力于其壯大發展。 早在2023年初,深圳便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及低空經濟。到了2024年初,深圳市更是出臺了《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成為全國首個針對低空經濟產業促進的專項法規。 2023年11月,海南推出了《海南省無人駕駛航空器適飛空域圖》,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嘗試放開低空空域,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持續性的探索。 同時,長三角地區也在積極搶占低空經濟的發展先機。作為華東地區的航空樞紐,上海在《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中,特別強調了低空經濟的發展,并提出了探索空中交通新模型的目標。南京作為早期涉足低空經濟的城市,已經吸引了超過百家相關企業,并在研發、制造、配套服務、人才儲備等方面建立了初步優勢,產業生態正在逐步形成。在浙江省,杭州市率先發展低空經濟,自2020年10月起便入選為國家首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并最早開展無人機城市場景的商業運行探索。安徽省也在持續加大對低空經濟的投入,合肥和蕪湖成為該領域的有力競爭者。 在我國東北老工業基地黑龍江,也正積極投身于低空經濟的新競賽中。最近,投資額達25億元的哈爾濱聯合飛機大型無人直升機產業基地項目已正式動工,預計一旦完工,年產值將達到10億元,并將推動無人機產業生態規模增長至50億元以上。 低空經濟產業以其高成長性、強產業融合性、長產業鏈條和廣泛的應用輻射面,展現出巨大的投資價值和增長潛力,對城市建設和區域產業發展具有深遠影響。預計未來,低空經濟的規模有可能超過萬億級別,為眾多城市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甚至可能重塑全國的經濟產業布局。 在全球范圍內,不僅我國的城市在積極發展通用航空市場和布局低空產業,美國、加拿大、巴西、法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際大國也在積極搶占這一市場,展現出低空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和發展潛力。 企業加快創新,拓展多元賽道 得益于政策支持和市場的積極因素持續發酵,眾多企業正在積極抓住這一發展時機,致力于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和民用無人機等關鍵領域的推進,并加速全產業鏈的布局。 截至2024年3月底,我國涉及“低空經濟”領域的企業已超過6.9萬家,而在2024年1月至3月期間,新增的相關企業數量達到了1600多家。在地域分布上,廣東、山東、陜西和安徽并列,這些地區的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分別擁有超過1.1萬家、5400多家和3500多家。從企業成立時間來看,成立時間為1至5年的企業占比最高,達到44%,而成立時間超過10年的企業占比為9.8%。 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是當前低空經濟領域中最熱門的賽道之一。這種能夠垂直起降的純電動飛行器被視為未來立體智慧交通的發展新趨勢。與直升機相比,eVTOL具有零排放、低噪音、高安全性以及無需跑道等優勢,更適合在城市上空飛行,目前正快速邁向商業化。 為了促進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我們必須迅速彌補基礎設施建設的不足,積極推進通用機場及臨時起降點的建設,以滿足低空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以安徽省為例,該省目前已有三個通用機場投入運營,六個通用機場正在建設中,還有二十多個通用機場的項目正在前期積極推進中,從而在以合肥為中心的省會城市和全省各市縣之間,初步構建了一個通用機場的網絡體系。 此外,為了使低空飛行真正“飛起來”,我們還需要加強適航審定能力,創新無人機的適航審定模式,以更好地滿足低空經濟對適航審查的需求。此前,民航局空管行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駱洪江指出,無論是有人機還是無人機,要想融入國家空域系統并安全高效地運行,都必須不斷地完善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提高低空航行的服務保障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