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提及軍用雷達,大多數人會立刻聯想到那些對空情報雷達,擁有遠距離視野的設備,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以及具有強大探測能力的反隱身雷達和能探測到數百甚至數千公里遠的地波或天波雷達。這些雷達通常固定在特定的基座上,或者安裝在專門的平臺上,有的甚至布置在龐大的陣列中,不是輕易可以移動的。
但是,你是否了解,實際上還有一些體積較小的雷達,甚至可以由單兵攜帶。這些雷達在戰場上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并且在近年來展現出了新的發展動向。
在現代戰爭中,對戰場信息的感知程度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交戰雙方誰能夠獲取更多、更實時、更準確的情報,誰就能在戰場上占據主動。為了適應越來越激烈和復雜的戰場環境,迅速獲取敵人的詳細情報,便攜式戰場偵察雷達應運而生,成為現代戰場上的關鍵探測裝備之一。
便攜式雷達通常設計得非常輕便,以便步兵小隊能夠攜帶。因此,它們也被稱為迷你雷達。這種雷達可以通過平面掃描的方式,對敵方作戰人員、戰術車輛以及以無人機為代表的低空飛行器等移動目標進行偵察監視,測定其方位、距離和速度等參數,判斷目標屬性,并為下一步行動提供實時、準確的態勢信息。 便攜式雷達因其輕巧的設計而方便步兵小隊使用,因此也被稱為迷你雷達。這種雷達能夠通過平面掃描的方式監視敵方作戰人員、戰術車輛以及低空飛行器等移動目標,并測定其方位、距離和速度等參數,以判斷目標屬性,并為下一步行動提供實時、準確的態勢信息。 英國MSTAR便攜式雷達。資料圖片 便攜式雷達在應對無人機威脅的作戰場景中日益顯得至關重要。例如,俄羅斯的“刺實”單兵雷達在實戰中成功鎖定敵方無人機系統,展示了其對抗新威脅的能力。 俄羅斯FARA-1便攜式雷達。資料圖片 美國AN/PPS-15便攜式雷達。資料圖片 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先進微電子和人工智能領域,正在迅速推動武器裝備的現代化。便攜式雷達作為這一進程的產物,正在展現出一系列新的特點,包括輕型小型化、抗干擾能力、自動化處理以及網絡化協同。 在輕型小型化方面,便攜式雷達得益于電池、天線和顯示系統等關鍵組件的顯著進步,實現了更為緊湊的設計和減輕了重量。這樣的改進極大地提高了雷達在戰場上的機動性和便捷性,使其能夠更加靈活地被士兵攜帶和使用。 抗干擾能力的提升是便攜式雷達的另一個重要特征。通過采用低功率發射/管理、低截獲波形和低副瓣天線等技術,雷達在面臨復雜電子環境時能夠保持強大的作戰能力,并顯著增強其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 自動化是便攜式雷達的另一個關鍵發展趨勢。借助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雷達能夠更加高效地從回波中提取目標特征,并建立目標數據庫,從而實現快速而準確的目標自動識別。 網絡化方面,便攜式雷達正通過多元化傳感器網絡的組網,實現同構/異構感知節點的作戰協同和數據共享。這種網絡化的發展不僅提升了整個探測體系對抗毀傷和反干擾的能力,而且顯著增強了雷達對各類目標的識別能力。
最初,便攜式雷達的設計目的是為了能夠方便地提供目標信息給己方的炮兵。在海灣戰爭中,英國軍隊為前沿炮兵觀察哨配備了MSTAR雷達。這種偵察雷達可以由兩人攜帶,并在三分鐘內迅速安裝完畢。
隨著科技的進步,這類系統逐漸展現出更廣泛的監視范圍、更遠的探測距離、更高的定位精度和全天候工作的能力。與紅外熱像儀等光學設備相比,雷達在塵土、戰場煙霧、陰雨等惡劣環境中仍能正常工作,顯示出更強的環境適應性。
性能的提升使得便攜式雷達在前線防御、城市作戰、海上近距離監視等對抗場景中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它們可以執行戰場偵察、目標定位、火力校準、穿墻感知等多種任務。特別是對于關鍵阻塞點和敵軍潛在滲透路線的高效搜索,以及橋梁、路障、狹窄路段等關鍵目標的全方位監視,這類雷達都非常有用。此外,它們還可以用于邊界巡邏、反恐作戰、機場安保和國際維和等行動。
多國對便攜式雷達表現出了濃厚興趣,并相繼研發了自己的系列型號。美國的AN/PPS系列和俄羅斯的FARA“前燈”系列雷達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美國的AN/PPS系列雷達包含多個型號。最早的是在越南戰爭中使用的AN/PPS-5雷達,它采用脈沖多普勒技術,主要服務于步兵和裝甲部隊,能夠探測到6千米外的作戰人員或10千米外的機動車輛。目前,該系列中最先進的雷達是AN/PPS-15,它具備自動和手動掃描模式,并采用了相干多普勒、脈沖調制等技術。在發現敵方移動目標時,可以通過警報燈和揚聲器發出警告,其探測距離可達數十至數千米,適用于探測步兵目標和作戰車輛。
俄羅斯FARA“前燈”系列雷達包括FARA-1、FARA-ПB和FARA-BP等多個型號。其中,最新的FARA-BP雷達展現了高度的信息化水平,能夠在多個頻段處理無線電信號,擴大對人員和裝備的探測距離。它能夠在扇形掃描區域發現目標時自動報警,并在數秒內判斷目標性質。
FARA-BP雷達還顯示出極強的平臺適裝性,可以安裝在機槍、榴彈發射器等步兵武器上。一旦發現敵方機動目標,可以迅速作出打擊。未來,俄軍還計劃將FARA-BP雷達配備在裝甲平臺上,以進一步提升其作戰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