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報道,2022年以來,受全球經濟及行業周期等因素影響,模擬IC行業開始進入調整期。2023年終端市場需求未見明顯起色,而行業內卷加劇,為爭奪市場份額,價格戰幾乎充斥在每個細分領域。
截至目前,全球經濟前景尚不明朗,模擬IC市場去庫存周期仍未結束,包括TI、ADI、ST、Microchip在內的模擬IC大廠對短期內的市場需求都不看好,業內只能寄希望于2024下半年完成庫存調整,并實現市場需求回暖。
01 業績普遍下滑
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 根據已經公布的數據,集微網統計了TI、ADI、硅力杰、卓勝微、圣邦股份、唯捷創芯等22家模擬IC廠商的業績情況發現,2023年模擬IC廠商實現營收增長的廠商僅ADI、卓勝微、唯捷創芯、艾為電子、上海貝嶺、晶豐明源、英集芯、慧智微8家,而其余14家廠商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其中,TI作為全球模擬IC龍頭,2023年銷售額下滑了12.2%,創造了其十多年來最大的降幅。 注:ADI為(截至2023年10月28日)的2023財年業績情況 凈利潤方面,在上述22家模擬IC廠商中,2023年業績虧損的企業高達12家,遠多于盈利企業。僅TI、ADI、卓勝微、圣邦股份、唯捷創芯、艾為電子、英集芯、燦瑞科技及帝奧微9家企業實現盈利,其中實現凈利潤增長的企業僅ADI、卓勝微、唯捷創芯和艾為電子。 02 射頻芯片率先回暖 
事實上,由于市場需求疲軟,且供過于求,除ADI宣布將在2月初提高部分較舊產品線的價格,漲價幅度為10~20%外,各大模擬IC廠商都不得不陷入價格戰的旋渦。據某分銷商稱,當前,包括TI、ST、ADI、NXP在內的模擬IC廠商市場庫存都很多,但需求依舊疲軟,因此預計2024年模擬IC市場仍處于去庫存的狀態。 展望后市,TI首席財務官表示,最近的經濟低迷與過去有所不同,各個行業在不同的時間段都出現了下滑:消費類電子產品最早經歷了大幅下滑,但現在已經日趨穩定;工業領域連續三個季度持續下滑;汽車行業則剛剛開始萎縮。ADI CEO Vincent Roche也表示,工業半導體需求疲軟,幾乎各項應用都看到下滑,只有國防航太工業仍維持一定需求量。 矽力杰董事長陳偉曾在2023年第三季度法說會上坦言,由于終端市場需求沒有復蘇,客戶仍傾向下急單,因此整體訂單能見度不高,預計該情況會再持續一段時間,根據大多數客戶說法,預期庫存調整會在未來三個季度結束,其中,消費性電子因較早開始進行庫存調整,結束的時程也會早于工業類、服務器等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華為、小米等國產智能手機銷售火熱的帶動下,射頻芯片行業去庫存壓力逐漸緩解,終端客戶提貨需求增加,卓勝微、唯捷創芯、艾為電子等射頻芯片廠商業績已經出現回暖。卓勝微表示,2023 年度,雖然上半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使得公司主要下游應用智能手機市場需求疲軟,但是下半年受益于節假日消費刺激傳導和客戶庫存結構逐步優化,下游客戶需求有所增長。 03 去庫存還將持續 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 如上文所述,去庫存還將在2024年在持續,這也意味著模擬IC市場并未觸底。 從TI來看,盡管從2023年第三季度開始,就已經在降低工廠的產能,以減少庫存并維持毛利率。但公司2023年第四季度末庫存金額仍增長了0.91億美元至40億美元。顯然,無論從市場還是原廠的角度,降價去庫存都將在2024年持續。 在產品銷售價格持續下滑的情況下,已經有不少本土模擬IC廠商的產品庫存成本與現貨價格形成倒掛。上述分銷商指出,目前,TI部分市場現貨價格已經低于代理商的訂貨價格,但跌價預期之下,客戶仍處于觀望狀態。 明微電子也在業績預告中表示,2023年受產品銷售價格下降的影響,部分產品庫存成本與銷售價格形成倒掛。在此情況下,存貨跌價損失再次成為侵蝕半導體廠商業績的主因,上述業績表現不佳的模擬IC廠商幾乎都提到了計提存貨減值損失。比如明微電子預計2023年度計提減值損失金額1.05億元左右;富滿微2023年計提存貨跌價減值損失約 1.31 億元,應收賬款壞賬損失 0.32 億元。 綜上所述,由于當前模擬IC市場存貨積壓情況仍然存在,且宏觀環境并不容樂觀,短期內市場需求難以快速回溫。但在經過長時間的庫存調整,上游晶圓端、封測端價格已經跌至冰點,部分企業也回歸正常庫存水位,在智能手機等需求帶動下,射頻芯片市場已經率先出現回暖,預計其他產品領域的企業業績情況也將逐步好轉。